昔日“火鸡棚”孕育科技巨擘:Arm 架构芯片出货量突破 2500 亿颗
IT之家 4 月 28 日消息,1985 年在英国剑桥一间简陋的“火鸡棚”里,世界上第一颗 Arm 处理器诞生。这款最初仅拥有 6000 个晶体管的 ARM1,肩负着驱动当时全新的 Acorn Archimedes 电脑[IT江湖]系统的使命。如今,Arm 架构的处理器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超过 1 亿个晶体管的复杂 SoC,其“异常节能”的特性更是使其风靡全球。根据最新统计,Arm 芯片的总出货量已突破 2500 亿颗,广泛应用于从传感器、智能手机到大型数据中心等各种设备之中。

Acorn 公司最初计划打造一款性能远超其广受欢迎的 BBC Micro 电脑[IT江湖]的继任者,BBC Micro 采用的是 8 位处理器和 16 位地址总线的 MOS Technology 6502 微处理器,这项极具挑战的任务落在了两位工程师 —— 苏菲?威尔逊和史蒂夫?弗伯身上。
Arm 公司坦言,其芯片标志性的低功耗特性最初源于资源有限的现实。在处理器研发初期,公司无力承担陶瓷芯片封装的成本。因此,设计团队不得不严格控制功耗,以确保塑料封装能够满足要求。

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,最终成就了 Arm 芯片标志性的节能特性。ARM1 采用了 3 微米工艺,仅包含 6000 个逻辑门,是一款开创性的精简指令集计算(RISC)芯片。Arm 公司表示,这款处理器“低功耗、速度快且极其节能”。
时至今日,Arm 芯片已经集成了超过 1 亿个晶体管,并具备图形加速、多核心等先进功能,部分芯片甚至采用了最新的 3 纳米制程技术。
据IT之家了解,上世纪 90 年代,Arm 芯片开始在英国本土的家庭和学校电脑[IT江湖]市场之外崭露头角。首个重要的外部机遇来自于苹果公司,他们选择采用 Arm 芯片来驱动其命运多舛的 Newton MessagePad 掌上电脑[IT江湖](1993 年)。尽管 Newton 未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,但这次尝试却让其他设备制造商开始关注 Arm 芯片的潜力。
随着移动电话时代的到来,Arm 芯片的销量在 90 年代末迎来了爆炸式增长。诺基亚 6110 手机无疑是 Arm 架构潜力的一个重要例证,这款手机最终成为史上最畅销的移动电话之一。

值得庆幸的是,Arm 在处理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,与从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乃至更广泛领域的演进趋势保持了同步,这使得 Arm 架构的普及速度得以惊人地提升。
根据最新统计,Arm 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 2500 亿颗,而世界人口约为 80 亿。在其周年纪念博客文章中,Arm 公司称,“全球超过 70% 的人口每天接触 Arm 技术。”

Arm 坚信,其“征程远未结束”,并认为公司在当今和未来的计算领域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。然而,科技巨头必须时刻警惕,昔日的辉煌可能会逐渐褪色,未知的威胁和意想不到的挑战者随时可能出现,没有任何帝国能够永远屹立不倒。
来源:IT之家